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 吕少威)6年来,北京共推出33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口岸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这是记者今天从一场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12月8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 吕少威摄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集成标准版781项功能
据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燕凌介绍,北京市立足“双枢纽”空港口岸开放格局和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协同发展大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全球先进水平,大力推进口岸营商环境改革。
首都国际机场已拥有冰鲜水产品、进口肉类等7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具备整车进口、保税进口等完善的口岸服务功能。大兴国际机场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植物种苗2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已于2023年2月投入使用,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2类指定监管场地正在加快推进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北京口岸信息化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集成标准版18大类781项功能,实现“总对总”对接28个国家部委,建设了7大类本地特色应用31项子功能,覆盖企业外贸办事、流程跟踪、金融保障、知识获取与数据服务五大核心环节,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商流+物流+通关”便利化服务。
北京推出“数据资产保管箱”并被商务部评选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十大最佳实践案例,截至11月底已为1378家企业上链存证管理近20类约1200万条业务单据信息,可提供包括通关单据、物流单据在内的多种贸易数据档案存证共享。研发上线RCEP经贸规则一点通,便捷企业享受关税优惠政策。实现京津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用户体系互认,推出“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企业可登录三地任一“单一窗口”使用服务专区的空运、海运和铁运物流办事功能以及数据应用服务,三地本地特色功能互通互用。
“两区”建设第一批251项任务实施率已达98%
李燕凌表示,北京市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制度性开放,国务院批复的“两区”建设第一批251项任务实施率已达到98%,近期国务院又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在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方面,出台地方法规和支持政策,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企业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外资服务制度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两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多项突破性或国内领先的经验举措,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为固化创新成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外资企业发展环境,根据《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北京市商务局牵头起草了《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
北京还优化外资企业服务机制。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由商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分工协作,形成沟通交流、诉求解决、跟踪协调、部门协同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北京市级层面已组织7次外资企业座谈交流活动,一百多家外资企业、近二十家外国商协会参加,提出诉求建议均已办结。
李燕凌表示,下一步,将以全面推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投资贸易环境建设,打造“北京服务”新高地。(完)
12月8日,一场主题为“益校同行,安全相伴”的“益校计划”项目总结会在北京房山区夏村小学举办。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等相关人士出席活动并发言。
(“益校计划”项目总结会活动现场)
据悉,“益校计划”由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在2021年联合发起,是重大自然灾害后支持灾后重建和素养教育的专项公益项目,3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亿7040万元,支持了330所乡镇学校的灾后重建工作。2023年暑期,超强台风“杜苏芮”造成京津冀闽地区多所学校受灾,“益校计划”及时响应,总计投入6000万元,其中4588万元用于支持北京门头沟、房山、昌平、怀柔4区共24所学校进行灾后恢复重建。
从“平安开学”到“开学平安”
本次活动所在地夏村小学是接受捐助修缮的代表学校之一。活动中,夏村小学的许淼老师介绍,7月洪水肆虐时,该校成为了附近区域受灾最重的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在9月1日平安开学,短短一个月间,经历重创的夏村小学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完成了救灾和修缮,“孩子们按时开学了。教室是新的,桌椅是新的,多媒体是新的,一切都是新的。”
(夏村小学修缮前后对比)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建光在发言中介绍,在今年京津冀闽暴雨灾情中,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启动了应急救灾工作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援助。其中“益校计划”通过建立“企业+基金会+政府+灾区”协同工作机制,在北京市教委、各区教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精准对接、快速落地,有效助力受灾学校新学期顺利开学、平安开学。
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秦楠在活动中则阐释了“益校计划”的资助理念和成果。她表示,项目秉承“精准务实、快速响应、着眼未来”的理念,从2021年起,已经累计响应救灾4次,支持330所乡镇学校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捐建144间“益童美好空间”教室,为20所学校提供了安全教育课程。
活动中,“益校计划”京津冀闽专项的最后一期安全教育训练营也在现场落地。夏村小学的操场上,该校4-6年级的学生在讲师和字节跳动跳跳糖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分别参加了自制应急救生衣、千斤顶抬升、毛毯担架计时赛、家具防倾倒、结绳大比拼、AED(便携式医疗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7项安全教育活动;教室里,1-3年级的同学们则守在屏幕前,通过学习线上安全课程,增进了对防溺水知识的了解。
持续探索灾害救助长效模式
据了解,今年7月底8月初的强降雨灾害发生后,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1亿元人民币,为京津冀闽等受灾严重的地区提供紧急救援。作为该笔捐赠中的重要项目,“益校计划”除重点资助夏村小学等受损严重的学校开展大规模修缮外,还通过线上线下安全教育活动等,支持学校完善防灾备灾工作。
事实上,这并不是“益校计划”的第一次行动。“益校计划”源起于2021年7月,重点帮助河南暴雨中因灾受损的乡镇学校修缮和重建,资助不幸遇难或受伤的师生,是国内首个关注河南灾区校园重建方向的公益计划。2023年9月5日,“益校计划”获评民政部颁发的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在灾后重建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益校计划”已在2021年7月河南水灾、2021年10月山西水灾、2022年9月四川泸定地震及2023年京津冀闽水灾发生后响应救灾四次,累计投入资金超1亿7040万元。
在防灾教育方面,“益校计划”则通过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第一反应的公益项目“少年急救官”合作,在房山区、门头沟区的20所学校开展了线上安全教育课和线下安全训练营活动,配置了200个少年急救官应急包,共计为约2000名学生提供了安全教育服务,帮助学生培育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能力,助力学校安全教育水平提升。
(“益校计划”在学校开展灾后安全教育)
“益校计划”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与受助学校建立长期联系,为学校匹配合适的资源,积极探索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支持灾后重建及关注受灾学校长期发展的长效模式。
联系人:购彩平台哪个最好app
手机:19181881510
电话:0935-99593021
邮箱:99593021@163.net
地址: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广州路街道